企业信息

    北京迪蓝科技有限公司

  • 7
  • 公司认证: 营业执照已认证
  • 企业性质:外资企业
    成立时间:2018
  • 公司地址: 北京市 昌平区 回龙观地区 北京市昌平区新龙大厦B座
  • 姓名: 任佳俊
  • 认证: 手机未认证 身份证未认证 微信未绑定

    供应分类

    校园建设的智慧课堂主要功能是什么

  • 所属行业:广电 录像/编辑设备
  • 发布日期:2019-03-21
  • 阅读量:263
  • 价格:1.00 元/套 起
  • 产品规格:不限
  • 产品数量:1.00 套
  • 包装说明:不限
  • 发货地址:北京昌平回龙观  
  • 关键词:校园建设的智慧课堂主要功能是什么

    校园建设的智慧课堂主要功能是什么详细内容

    校园建设的智慧课堂主要功能是什么
    
    本文是笔者针对“智慧课堂”这一细分的场景进行的一次简要的反思和总结。也是对智慧课堂未来方向的一次探讨
    
    在“跨界的红色”中前行的朝阳行业
    
    自从“互联网+”概念提出以来,跨界进入教育行业似乎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借着对于传统教育的电子化、信息化改造的“三通两平台”政策,大量硬件厂商、教辅资源团队、教育培训行业、互联网公司、资本市场纷纷涌入这个封闭的圈子里,试图在2亿的人口基数中站住脚跟。
    
    而“智慧课堂”这个名词,不论单独放在人工智能领域、互联网领域还是线下实体领域,都多少显会得另类。因为它始终是与学校的实体教学挂钩的,经历了近10年的探索与发展,它看似总是与互联网的结合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却又似乎**被哪一款产品征服过。
    
    在培训机构O2O、题库解题、视频课程、一对一辅导等教育的垂直细分领域分别诞生了*角兽或教育**产品后,不少一头扎入智慧课堂这个“泥潭”、并苦苦挣扎了许久的企业与跨界的从业者,抬起头却发现,似乎除了信息化、物联网的硬件科普工作,自己的智慧课堂产品始终被关在电教室内,难以落地使用。
    
    
    那么智慧课堂产品究竟是为了解决什么而诞生的?为何经历多年的发展,却始终呈现出蓝海的状态呢?我们不妨先来聊点儿历史。
    
    前身——“电子书包”
    
    电子书包诞生之初,主要用于讨论能否采用低碳环保的电子设备一次性储存大量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学习。
    
    事实上,从国内2006年电子书包概念兴起开始,率先借着国外关于“电子书包”的课题研究进入电教市场的是一批急于转型的硬件研发厂商。教辅资源的渠道竞争不断加剧更加促进了资源与硬件的合作。直到2010年前后,“北京四中网校”、光碟与学习机还是电子书包市场的主流形态。
    
    虽然与今天的智慧课堂产品相较早期电子书包,形态上产生了巨变,但却始终没有改变促使这一领域诞生的核心问题——资源。
    
    
    核心问题——资源始终是迈不过去的坎儿
    
    任何教育产品的起点实际都是为了解决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问题。课堂教学中的资源则尤其严苛。
    
    老师们要的不是成品,而是丰富的零件
    
    不同于线上产品直接输出教学视频/口语练习、用户直接享受成果的模式。智慧课堂的资源用户是作为教学生产者的教师,他们会选用自己所需的素材修改或组成符合自己教学特征的“成品”。
    
    学校教学中应用的教学资源可能包含教案、导学案、学案、教材、教辅、试题、试卷、作业、图片、视频、音频等。尽管类型繁多,却都是备课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是否能让教师用户直观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资源质量是否过硬、能否通过合理的筛选条件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学习,这些几乎是任何一款智慧课堂/作业类产品都必须直面的资源瓶颈。
    
    优质内容库不是一天建成的
    
    对于产品研发团队而言,教育资源的生产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教研成本和时间成本。与此同时,想要在自己的产品中有效地应用资源,就势必要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不断去维护标签。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多、更好”往往意味着“更久、更苦”。
    
    当下国内能够生产习题的独立团队虽然众多,但仍没有任何一家敢说自己能够拿出**以上的、知识点体系完备且支持多版本教材同步更新的题库。其中尤其是文科题库与课件库更是鲜有人感碰的“雷区”。
    
    
    是正版吗?有课件吗?能实际教学吗?
    
    随着版权合作的不断升级,具备教材出版、评议教辅出版的大厂大多将代理权限明码标价,并有选择地供应给利润较大的厂商。行业在版权合作和技术合作模式的共同推动下,逐渐培养出了“正版电子教材”这样一块烫手山芋。
    
    一些功能不错的产品提供的资源不是很理想,一些能够提供*资源的产品功能不完善,这样捉襟见肘的情况反而变得普遍起来。
    
    “我们不提供任何资源,只提供工具!”“我们可以把校本资源电子化!”——有的智慧教育行业从事者如是说。
    
    那么是不是绕过资源的门槛,智慧课堂就真的能搞起来呢?在我看来,即使不谈资源,想要以互联网思维推动智慧课堂产品仍需要面对以下几个问题:
    
    **,业务流程参与者不是商业模式中的消费者 C端产品的2B销售
    
    大多数的智慧课堂产品尝试解决的也是课堂互动中的师生互动与设备管控问题。除过管理后台以外,我们实际在智慧课堂上提供的服务,也全部是2C的。那么是否能够由产品的使用者直接购买服务呢?
    
    对不起,真正的购买者是学校/教育局/电教馆,招标、采购的流程不可避免。教师、学生及家长用户实际很难在决策过程中起到较大的作用。
    
    校园建设的智慧课堂主要功能是什么
    
    凭什么要用你的?
    
    智慧教育从业者们面临的始终是校园内进展缓慢、校园外同质化横行的狼狈场面。我有的功能,你也有;我没有的功能,看着你的琢磨琢磨,我也就做出来了。
    
    今天大家都在打“生态”,打“数据维度”,甚至是前些日子被吐槽的“我上课发个呆怎么了?”,其实也无非是受到同质化影响后的剑走偏锋罢了。那么学校使用你的产品,究竟是因为数据服务完善、产品功能强大还是单纯地因为工作到位呢?
    
    如何在同质化服务严重的环境中建立自己的壁垒,不仅仅考验产品定位的准确性,也同样考验着产品团队的专业度与忍耐力。
    
    第二、垂直化的互联网产品在课堂环境中易水土不服 互联网玩垂直,智慧课堂玩全面
    
    “抓住用户的一个痛点,然后深挖下去!”——互联网人如是说。
    
    智慧课堂的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如果你仅仅提供了一两项可用功能,那就像给了老师一盒粉笔一样,用来书写诚然不错,但无法让老师选择“智慧化”教学。
    
    智慧课堂产品一定要是一个包含多样功能的应用体系。老师们也许不一定会用,但需要时没有的功能注定要减分。
    
    这一点上不少硬件厂商和集成厂商占了*,总是能提供给学校大礼包似的产品集合。但至于为什么这样的智慧教室仍没有用起来,不妨参照小米系列产品去反思自身是否真的能够将产品的多样化与服务的一致性结合起来。
    
    
    80%的用户需求是伪需求
    
    区别于机构追求的可复制的。*教师,尤其是名师,大多具有自身鲜明的教学特色,并根据地方教育特点和教学年限,积累了自己*特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师在提出需求是一定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换句话说,一套符合教师A要求的功能/素材,放在同科目同年级的教师B身上,具体的可用性就值得商榷了。甚至在面对一个产品功能收集意见时,产品或需求人员可以从100位教师口中听到100种需求方向和实际教学应用的设想。
    
    2016年我所在的智慧教育项目收到了近200条改进需求。经过持续地梳理与跟进后我的团队悲伤地发现,这些需求往往只是针对功能的一种直观理解,其中的大多数都是结合了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真正能够帮助完善产品的可能不到20%。
    
    当然,最后能够帮助产品做出抉择的往往是——下一个项目要求。
    
    不要快速升级,只要稳定可控
    
    “小步快跑”算得上互联网行业的标准姿态,但是应用在课堂中就有可能造成巨大的麻烦。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
    
    数学老师今天准备给学生们讲10道习题,一大早来到了教室打开电子大屏上的授课端。系统跳出了升级提示,老师根据提示选择了下载,花去了课前的3~4分钟,奈何一节课就45分钟,较终只好讲了8道题。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情形可能每2周都要发生一次,可能摊在任何一位老师的课上。那么要是学校网络还偏偏不好怎么办?
    
    
    所以我们在这一点上谈的实际上是“可控性”,是带给教师用户的安全感。每一节课都是需要教师严格设计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不可控的状态都会对授课过程造成严重干扰。
    
    教师用户往往对进入自己课堂的产品要求“稳定”、“可控”,不仅仅是升级问题,还有对操作系统(可能是旧系统)的适配、明确的操作提示反馈、特殊状态的处理操作等等。
    
    第三、实体课堂无可替代,是个碰不得的雷
    
    是一种很危险的思想,尤其是作为跨界而来的硬件厂商与单纯的互联网人来说,高喊无疑是在高调等待市场反馈打脸。作为企业,能够做好的只有服务。
    
    教育从来都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
    
    教育从来都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教育的专业性不仅仅体现在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力与控制力,还涵盖了对学生心理与课程设计等专业领域的积累与理解。因此培养一名教师的过程实际上与培养一名运动员别**致。
    
    智慧课堂产品之所以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也体现在成熟的教育体系自带的专业性对待外行无情的“排异反应”——好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就是一节好课,耽误我上课的我宁可不用。这也是为什么不管多么实力雄厚的大佬,做教育都一定有一个先决条件:要么有教育资源、要么自己懂教育。
    
    第四、“风口”满天飞,但多是新瓶装旧酒
    
    从“VR+教育”“STEAM教育”到如今的“AI+教育”,每一次风口都像是,吸引着新的竞争者与投资者前来庆祝。
    
    但当我们回过头想一想,无法克服头晕的教学设备算的上安全的教学设备吗?只能用标准零件组装机器人的STEAM算得上创造性教学吗?当前教育领域的AI真的不是年前的大数据吗?
    
    当我们站在课堂参与者的角度来看这些概念时,除了“听上去好厉害”之外,在实际应用层面恐怕大都只能算是一些锦上添花的功能。甚至给人的感觉就像九十年代的电脑教室,大多数时候没能教给学生什么。
    
    也许当我们面对这些所谓“风口”时,不能相信老师们的叫好,反而要沉下心来观察他们实际的使用情况。看看是否它们也只是在脱离课堂的情况下,升级了早年的电教室罢了。
    
    最后,智慧教育是一道阶乘题
    
    尽管列举了很多智慧课堂中的问题,但必须要承认的是,坚持在智慧教育行业探索的人们仍然推动了教育领域服务的发展。
    
    从电子书包,到后续的SAAS服务平台、微课、大数据、综合素质评价、情绪识别、直播与AI,随着越来越多教育服务的加入,智慧教育的方向正在从原来单纯的资源至上转变向了服务决策致上。
    
    而随着有志于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加入,相信多样的服务内容也将促使原来固定的、集中化的一站式服务,转变为更为灵活的、个性化的模块化服务。
    
    

    http://lsw30307.b2b168.com
    欢迎来到北京迪蓝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具体地址是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地区北京市昌平区新龙大厦B座,联系人是任佳俊。 主要经营北京迪蓝科技的业务广泛,涵盖了广播电视行业采、编、制、播、存、管的全流程,产品包括:融媒体系统、演播室系统、录播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影视调色系统、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网络视频直播系统、共享存储系统、以及数字媒体内容。 单位注册资金单位注册资金人民币 500 - 1000 万元。 本公司主营非编系统,虚拟演播室系统等产品,秉承“客户至上,品质**”的理念,矢志以先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欢迎广大客户来电咨询!